HI~歡迎來到數造云打印平臺!
在參觀昆蟲博物館的時候,細心的人們會發(fā)現很多標本都是用針腳固定的。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,它們會面臨脆弱老化、甚至被“博物館甲蟲”(標本圓皮蠹)給啃食等問題。有鑒于此,德國科學家想到了一種讓它更加長久的選擇 —— 對其進行 3D 掃描、然后數字化保存。而這項研究的關鍵,就是打造一臺專門為昆蟲而設計的“自動化 3D 掃描成像儀”。
DISC3D 工作原型(Credit:Gregor Schuster)這臺開源的原型設備,被稱作“達姆施塔特 3D 昆蟲掃描儀”,簡稱 DISC3D 。它由達姆施塔特大學和應用科學大學的一支聯合團隊,歷經四年時間開發(fā)完成。其先在掃描儀中間放置任意大小的昆蟲,由兩個半球形光源提供各個方向的照明,然后用一臺板載數碼相機來持續(xù)采集照片。隨著雙軸步進馬達的旋轉,以及機臺的往復移動,相機就能夠從四面八方進行拍攝。由 DISC3D 創(chuàng)作的部分 3D 昆蟲模型(Credit:Michael Heethoff)最終結果是,相機拍攝了 400 個不同空間方向的 25000 張照片。將它們結合到一起,就形成了一個高清晰度、采用真彩色攝影和表面紋理的昆蟲 3D 模型。由于是數字圖像,它可以放到互聯網上被所有人訪問。而在電腦上觀賞的人們,可以隨意轉動和放大觀看細節(jié)、測量各個部分、甚至用 3D 打印機制作一份放大后的物理拷貝。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,已經發(fā)表在近日出版的《ZooKeys》期刊上。原標題為:《An automated device for the digitization and 3D modelling of insects, combining extended-depth-of-field and all-side multi-view imaging》
相關推薦
全部評論 0
暫無評論